Loading

Loading

遠傳延攬電商大將翻轉friDay!滑手機也有「逛街驚喜感」,AI怎麼助攻?

遠傳延攬電商大將翻轉friDay!滑手機也有「逛街驚喜感」,AI怎麼助攻?

遠傳旗下購物品牌friDay推出2個以AI技術為基礎的App,分別為「再轉轉」、「網紅看盤」,前者擔任購物網站friDay的導流角色,以AI技術為線上購物創造出「上街購物」的驚喜感,後者跟上團購的潮流,降低成為「網紅」的門檻,用AI選物,讓人人都能成為熱門產品的團購主。

而這2個App的背後推手,是遠傳子公司、遠時數位總經理謝振豊。遠傳總經理井琪在去年7月、延攬了在電商產業有20多年經驗的老將謝振豊加入集團,接下改良電商品牌friDay的任務。

謝振豊在2000年跨入電商事業,曾任PChome營運長,催生24小時到貨服務,在離開PChome後先後創立多個電商事業。井琪表示,「Vincent(謝振豊)會再出山(加入遠時數位),是因為相信人工智慧就是下一個改變電商的浪潮。」

在App發佈會上,也能看到數百名電商供應商,包含聯強、展碁等通路,手機品牌商如OPPO、Google、Samsung等,藥妝店如大樹藥局、屈臣氏、資生堂,百貨零售如遠東百貨、愛買。大家都在觀望,電商模式是否還能因新技術的導入有所突破。

而謝振豊第一步要用AI解決的,就是多通路導致的管理與行銷費用。

「現在的通路太複雜了」,從通路管理降低營業費用
「現在的通路對供應商跟消費者來說太複雜了。」謝振豊指出,通路讓供應商銷售產品、跟消費者建立連結,如品牌就有在電商平台建站、經營官方帳號、透過網紅行銷、自架網站等渠道推廣的選擇。然而選擇越多,管理費用越高,供應商面臨多通路導致的管理與行銷成本上升。

謝振豊認為,人工智慧將是多通路問題的解方,關鍵就在降低多通路導致的營運費用。現在供應商、品牌商只要將產品遠時數位的資料庫,系統就會自動開始分析產品的特性,並決定在哪個渠道、在什麼時段、對什麼樣的消費者呈現。

在遠時的AI體系中,共有4個主要的產品曝光管道,分別為供應商自己的網站、遠時為供應商客戶打造的AI網站、friDay官網、網紅看盤App等,一站式、多通路地搜集消費者的面貌。

而AI,並不只用於協助供應商管理,更要讓行銷掙脫歷史數據的框架,將「街頭消費場景」帶進網路,讓「目擊」跟「消費」同時在網路上發生。

AI助選物,滑手機也有逛街驚喜、更讓人人是網紅
電商消費的推播,往往是依賴用戶的消費記錄。但是謝振豊說,在friDay的AI電商架構中,「剛買的東西就不會再推薦給你」。

「人們常常是『看到東西』跟『決定要買』,兩件事同時發生的。」並舉自己的妻子為例,說好要買鞋子,卻常常帶了鞋子以外的許多東西回家。遠時數位將線下這個目擊即消費的行為,在線上的「再轉轉」中重現。

謝振豊特別提到,觀察到許多人都會在搭捷運時滑手機,瞄準人們在乘車時的零碎時間,刻意將介面設計為可以單手操作,以便用戶可以一手握扶手、一手「再轉轉」。App會隨機地對用戶推播時下AI推薦、熱門的產品,希望刺激消費者在「看到」之後產生消費意圖。

而再轉轉上線後,平均一天用戶會轉130萬次,Friday流量也月增14.8%,初步驗證了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下一步,遠時將拓展地域屬性明確,可以清晰勾勒造訪者用戶輪廓的場域,規劃與醫院、百貨公司合作。

除此之外,在全聯、全家、LINE電商之後,friDay也將跨入電商團購的戰局。AI將協助「團購主」選擇熱門商品,同時透過動態調整產品價格,在訂單量越多時、提供更低的售價。

在「網紅看盤」App中,消費者成為品牌的銷售員。只要將購物連結分給家人、朋友、同事,或是其他社群,就可以享受「開團」帶來的回饋金。

母公司認同AI解方,投銀彈助力
謝振豊說,每一次電商產業發展迎來大爆發,都是因為某一個關卡被解決,從過去的支付關卡、到貨關卡、購物介面關卡(過去智慧型手機不普及,只能在電腦下單)。現在,要解決的就是通路與行銷的限制,並期待能透過AI,再提升服務的效率。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數據,預測到今年底,電商市場3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3.8%。「雙位數成長的產業是幸福的產業」,謝振豊含蓄地說,在導入多樣AI工具之後,friDay在近三個月的營業額都有20%以上的月增率,成長動能是同業中最高。

在雙11購物節當天,遠傳公告了遠時數位現金增資7億元的消息,遠傳仍是最大股東。井琪說,消費是「遠傳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務,雖電商雖是與電信截然不同的專業,並非她的專業,但她會負責「找錢」,讓friDay的轉型計畫持續走下去。

謝振豊從2005年就開始思考AI增益電商事業的可能性,井琪期待「Vincent(謝振豊)的未竟之志,能在遠時實現。」

關聯事業與企業
消息屬性
公司治理
永續發展目標
  • 體面的工作和經濟增長
  • 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 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分享文章
相關下載
新聞來源

數位時代 李逸涵 / 責任編輯:錢玉紘

相關消息

更多消息

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提昇您的使用體驗及統計網路流量相關資料。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有關更多詳細訊息,請參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