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一家賠20年的寶特瓶回收廠 如何變徐旭東小金雞?

一家賠20年的寶特瓶回收廠 如何變徐旭東小金雞?

遠東新世紀成為食品級再生聚酯粒全球龍頭,背後技術正來自旗下的寶特瓶回收廠亞東綠材。它如何從一度賠光股本的老公司變關鍵戰力?

當車開進遠東新子公司亞東綠材(以下簡稱亞綠)位於桃園觀音的廠區,舉目所見,滿滿是一尺見方、每個重達400公斤的寶特瓶磚,就像樂高積木般堆疊在空地上。(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這片佔地8000坪的廠區,看似跟一般回收場沒兩樣,卻藏著驅動遠東新綠色轉型、提升獲利的關鍵戰力。

台灣每年使用約50億支寶特瓶,總重達到10萬公噸,容量足以填滿1200座奧運標準游泳池。其中有半數最後進入亞綠的回收產線,經過打碎、清洗再重新造粒,變成再生寶特瓶和環保衣的原料「再生聚酯粒」(rPET)。

「回收現在變成一門很好的生意,」亞綠總經理彭清族笑説,rPET的碳足跡可比原生料低上4成,因此從可口可樂、雀巢等飲料大廠,到運動品牌像是Nike、愛迪達,甚至是樂高和IKEA,都為了達成減碳目標,搶著使用rPET作為寶特瓶和產品原料。

供不應求的熱烈市況,加上2021年新增造粒產線,讓亞綠去年營收達24.5億,年增將近8成。現在遠東新已有兩成營收來自綠色產品,亞綠可說是箇中關鍵。

【小檔案】亞東綠材
2023Fast100排名/39
成立/1988年
董事長/范欽智
總經理/彭清族
主要業務/寶特瓶回收造粒
2020-2022年營收複合成長率/48.09%
升級心法/持續研發回收技術,專注高價值產品;建立檢核機制,獲取客戶信任

曾賠光股本,老廠轉型重生

不過,如今前景光明的亞綠並非一路順遂,甚至曾是苦賠超過20年、原股東拋出的燙手山芋。

1988年,遠東、新光和黑松合資成立亞綠前身「台灣再生」,是台灣第一家寶特瓶回收工廠。因為技術和市場都尚未成熟,持續虧損,2007年幾乎賠光股本,其他股東不願增資,才由遠東新認購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亞綠早先生產的回收瓶片顏色雜、強度低,只能製成低價的短纖材料,用於生產地毯、填充娃娃等;遠東新接手後,決定轉向技術要求和市場價值更高的長纖和食品級rPET。

在母公司幫助下,亞綠投資新式紅外線檢測設備,取代人力揀選,也因應食品級rPET的測試要求,整改原有產線,確保回收品質安全無虞。

「假設有一個農夫,他拿寶特瓶裝過農藥也丟進回收系統裡,那你怎麼保證安全?」彭清族舉例,亞綠進行美國FDA食品級rPET測試時,會把廢寶特瓶分別以8種化學藥劑浸泡兩週,所產出rPET的殘留藥劑必須低於200ppb(十億分之一)才能過關。


品牌買再生料要有信任度,信任來源在於配料控管。(王建棟攝)

此外,亞綠發展出一套溯源系統,每塊瓶磚進廠前就會先打上條碼,每年的再生料配方也會略微調整。當品牌客戶抽檢終端產品時,就能從條碼和化驗結果追溯rPET的廢寶特瓶原料產地和產出時間。

「品牌買再生料要有信任度,但信任必須有前提,」彭清族解釋,再生料跟原生料品質相差無幾,但成本更高,售價也比原生料多出3到5成,「前提」就是要讓品牌可以檢核,才能確保信任。

需求浮現,轉盈又擴產

到了2010年前後,rPET需求隨減碳風潮開始成長,亞綠跟著放大生產規模,單位成本因此下降一半,得以轉虧為盈,產能雖仍以供應遠東新為主,也開始有國際訂單湧入。

彭清族又隱隱預見需求即將爆發,2014年決定投入近8億在桃園大潭開闢二廠,並持續改良回收產線去瓶頸,到現在擁有每年6萬噸的寶特瓶回收產能。

為了進一步提升產品價值,亞綠前年在新廠內建置造粒產線,直接生產rPET聚酯粒,成為去年營收大成長的主因。當問及rPET的毛利,彭清族笑而不語,但給出一組數字,「(rPET)營收大概佔遠東新化纖部門25%,獲利卻佔超過4成,」意味著再生料利潤遠高於本業原生料。

rPET的效益遠不止本身的高毛利。一位化纖大廠主管觀察,全球再生料產能供不應求,原生料卻已殺成一片紅海,因此遠東新近年以再生料和原生料綁售,讓原生料本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維持不墜。

接下來,由於廢寶特瓶原料夏多冬少,淡旺季明顯,亞綠將在二廠新增倉儲空間,以便在夏天儲備充足的瓶磚原料,讓產線一年四季都能穩定運轉。

回收下一步:織物
在寶特瓶回收逐漸步上正軌後,亞綠和遠東新的下一個挑戰,就是要將衣服、毛巾等織物回收再製成rPET。

彭清族坦言,相較於寶特瓶成分單純,織物有多種材料混紡,必須使用溶劑進行化學回收才能萃取出雜質,難度更高,成本比原生料高出十倍。

「價格這麼貴,市場就不可能會放大,可是這條路還是一定要走,沒有走下去就永遠不可能成功,」彭清族指出,遠東新將在台灣設置年產能1200噸的測試產線,專門回收織物和較難處理的有色寶特瓶,繼續在rPET技術上向前推進。

遠東新董事長徐旭東在今年的股東會上宣示,對於綠色產品的投資將「沒有限度」,且營收佔比也要從現有的兩成,到2030年成長至4成,足見對集團綠色轉型的重視程度,亞綠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從虧損不止的冷衙門,變成帶動轉型的小金雞,彭清族坦言一路走來不易,尤其人才難留,「以前講到回收廠是很丟臉的,回去不敢跟人家說,我是在亞綠做回收。」

如今亞綠跟著遠東新,從坐穩台灣業界龍頭到進軍海外,彭清族笑說,「做回收」也能很有未來。

(雜誌原標題:苦賠20年熬成小金雞 把「爛寶特瓶」變好生意/責任編輯:吳廷勻)

關聯事業與企業
消息屬性
環境永續
永續發展目標
  • 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
  • 氣候行動
分享文章
相關下載
新聞來源

文 康陳剛 天下雜誌777期

相關消息

更多消息

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提昇您的使用體驗及統計網路流量相關資料。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有關更多詳細訊息,請參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