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老店雲航道、一條龍抓漏餐飲王國,最懂斜槓的雲端管理大師有何妙計?
博弘雲端已成立16年,陸續取得Google、阿里雲和微軟最高等級合作夥伴的認證,營運方式看似「腳踏多條船」,卻又和每個原廠關係緊密,它是怎麼兼顧的?
「要走多雲這條路真的很困難,原廠多少會有質疑的聲音在,必須想辦法取得他們的信任。」博弘雲端解決方案處副總宋青雲表示。
博弘雲端成立16年,是台灣最早一批跟著AWS投入雲端產業的代理商之一,卻罕見地在隔年,就開始代理Google Cloud和微軟Azure的產品。不只博弘本身是台灣第一家取得MSP(雲端託管服務商)的企業、AWS核心級諮詢夥伴,旗下全資子公司宏庭科技,也隨後獲得Google、阿里雲和微軟最高等級合作夥伴的認證。營運方式看來「腳踏多條船」,卻還能和每個原廠保持緊密的夥伴關係,博弘是怎麼做到?
博弘雲端數據發展處副總潘楷權(左)和解決方案處副總宋青雲(右)表示,發展多雲不容易,但必須滿足客戶需求。
多1朵雲就添1戰隊,嚴格落實業務切割
「最痛苦的事情是,我們每朵雲都必須建立一個專屬團隊,這在前期的投資是非常巨大的。」博弘雲端數據發展處副總潘楷權指出,一開始每個團隊不到10人,現在擴張到快30人,而且分工嚴明,如果有客戶3朵雲都想用,就會建立3個專案、由3個業務和他分開接洽,連節日禮物都會送上3份,「我們客戶也會抱怨,『這也太麻煩了吧!』,但這是必要之惡。」
將業務完整分割是給原廠的承諾,就算投入其他品牌的服務,也會保持中立,不同的單位之間也是競爭者,不會主動向客戶推薦其他家的產品,除非客戶主動要求想導入,才會根據需求適當協作,提供多雲並行的服務。
這種模式不只業務流程繁雜,對技術能力也是考驗,宋青雲表示,雖然每朵雲感覺好像提供差不多的服務,但內部技術層面其實大不相同,光是要考到服務證照,就得要全部重新準備。
「如果你要極大化利潤,也跟原廠保持最好的關係,單獨守住一家是最好的,但我們想當的是解決方案提供者,而不是某家原廠的代理商。」潘楷權指出,在服務過程中持續發現客戶有對不同雲的偏好,因為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優勢,博弘就會針對需求投資人力和技術,去提供服務。
雲端遷移、數據分析強,第4季進軍東南亞
博弘目前已累積2,000多家客戶,涵蓋零售、金融、媒體、科技、遊戲及公部門等不同產業,母公司遠傳總經理井琪於採訪中表示,博弘是公司發展資通訊產業的一大主力,甚至在2021年營收成長超過40%,對遠傳的營收成長挹注很大,等待時機成熟,將有機會股票上市。
談起自家技術的優勢,宋青雲認為 首先是在雲端遷移上 ,曾經和子公司宏庭聯手打贏一場「知名戰役」:協助台灣家樂福搬遷電商系統到Google Cloud上。宋青雲表示,因為系統相對老舊,資料量又大,花了很多時間將系統重新改寫,才成功搬遷,更協助提升了70%連網速度。而近年很多客戶因為策略改變,需要搬到另一朵雲上,這仰賴對不同雲架構的了解,以及技術純熟度,恰巧是多雲策略運行多年的博弘最擅長的事。
第二大優勢是完整的數據分析團隊 ,博弘於今年成立數據應用處,團隊成員包含數據工程師、分析師和資料科學家,可以從資料處理、分析到顧問諮詢,都提供一條龍服務,「客戶過去可能需要再找另一家廠商來幫忙做這件事,但我們自己就有辦法幫忙做。」企業數據完整上雲,才有辦法活化利用,創造更多應用和價值,例如協助一家連鎖餐飲企業建立「戰情室」,就讓高階主管可以同時掌握各分店的營運狀況,還可以分析歷史數據,及早預測食材漲價、需求暴增等變數,讓員工提前備貨因應。
「我們和友商最大的差異,就是會不斷投資開發新的模式。」潘楷權指出,博弘一直想緊跟客戶需求,不會跟著原廠亦步亦趨,也不害怕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朝著更完整的解決方案邁進,預計今年第4季也會將營運版圖拓展至東南亞,成為香港、上海後第3個海外據點,擴大亞太布局。
關聯事業與企業
消息屬性
永續發展目標
分享文章
相關下載
新聞來源
數位時代 隋昱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