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北台灣私校唯一標竿學院!雙語教育不只學語言,元智大學管理學院深耕國際移動力

北台灣私校唯一標竿學院!雙語教育不只學語言,元智大學管理學院深耕國際移動力

在全球化趨勢下,「英語」已是公認國際溝通時最通用的語言,英語能力的強弱,通常被視作國家重要的競爭力、接軌國際的指標。而為了提升台灣人才的整體國際競爭力,2018年,台灣政府宣布啟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期望鼓勵大專院校強化「全英語授課」(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EMI)課程。

對此,教育部也跟進推出「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BEST計畫),期望透過「重點培育」和「普及提升」兩大主軸,營造全英語學習環境,並培養雙語專業人才。令人眼睛一亮的是,2024年,參與BEST計畫的元智大學管理學院,與國內頂尖學府並駕齊驅,獲選為標竿學院,成為北台灣私立大學唯一入選的管理學院,展現雙語教育的卓越成果。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黃敏萍解釋,早在20年前,元智管院即從財金系開始,推動英語教學,像是她初到元智管院時,碩士班便全採英語教學,後來全院也在此基礎上,成立全台最早的管院大學部英語專班;之後元智各學院均成立英語專班、校級亦設立國際書院。

除了管理學院,元智大學電通學院與資訊學院亦榮獲教育部「重點培育學院」肯定,與管院並列為學校推動雙語教育與國際化的重要三大引擎。三院各自發揮專業特色,協力培育具有全球視野與跨域能力的新世代國際人才。

「元智大學在廖慶榮校長的帶領下,我們的目標是要成為全台灣最國際化的大學,管院要培養國際化商管專業人才,而雙語教育就是達成目標的基礎。」

但一般來說,各大院校想推動雙語教學,通常會遇到師資不足、學生程度等問題,元智管院如何克服這些問題?

擬定適才適性目標 持續培力教師

黃敏萍透露,元智今年僅36歲,管院也才30歲,師資平均年齡相對輕,且多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學校,所有教師應聘時,「英語授課能力」是基本必備條件;其次,自2012年起,元智管院便參考國外商管專業學院 (B-School) 的組織架構,以學生為中心,採學程化、全院不分系的課程設計,規劃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並以全院師資支援各學程教學。


EMI國際學生跨文化交流活動

多年耕耘下來,不僅發展出完整連貫的全英語與中文授課的雙軌學程,全院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師,都有英文授課經驗,今年亦有4位教師獲選 Fulbright EMI海外專業師訓研習;同時,管院設置的EMI雙語教學推動中心,亦持續培力、厚植教師們的英語授課能力與經驗,以確保學生的學習品質。

在學生部分,管院則發展出「BEST策略地圖」,擬定適才適性的雙語教育目標,提供英文程度不一的學生,沉浸式的雙語學習環境。比方說,「國際學生共授計畫」是讓教師與國際博士生配對,一同運用Kahoot、ChatGPT等科技互動工具,以活潑創意的方式,執行EMI課程;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每週會有兩次時間,從生活主題、文化特色、商管專業等不同面向,與管院學生進行「EMI Talk」。

走在元智校園,看見外國臉孔已是日常,尤其元智管院有院級的國際事務室,簽署了歐美澳各地的國際姊妹校,包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澳洲昆士蘭大學、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等知名學校。黃敏萍透露,目前管院外籍生、國際師資的比例均為10%,而學士英專班、碩士英專班的課堂中,外籍生比例都超過一半以上,師資部分則期望朝20%目標邁進,並持續為學生打造沉浸式學習環境,「國際化需要靠氛圍、環境,才能達成。」

另外,遠東為國際集團,在越南、馬來西亞、美國等多國皆有據點,而元智身為集團一員,深獲遠東集團與徐元智基金會的大力支持。透過集團資源,開展企業實習AB計畫、千人出國計畫。集團海內外企業每年會開出逾百實習職缺,表現優異的同學,實習結束後通常會被留任轉正;至於千人出國計畫,目標在三年內選送千人出國,提供暑期海外學習機會。正因為有母集團成為辦學重要後盾,讓元智在國際化這條路上,不只走得更快,也走得更好。

AI時代 跨文化能力成致勝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生成式AI問世,AI能寫作、寫程式、生圖,翻譯的速度與品質,甚至比人類還快,那麼人們還需要學習外語嗎?

黃敏萍認為,AI技術推陳出新,的確會改變人們的工作型態、溝通模式,許多人擔心自己會被AI取代,「但危機也代表轉機,未來AI會大量取代特定技能甚至專業工作,而人才要發展更高階的思辨、整合、創意、及溝通能力,也就是透過AI來賦能。」


元智大學、慶應大學、學習院大學三校合作,參與國際移動學習課程。

元智管院設計的「國際移動學習課程」,便安排與日本慶應大學、學習院大學的學生合作,解決企業實際會遭遇的問題,進而培養無法被取代的團隊合作、跨文化溝通等能力。有趣的是,經過跨國互動與交流,學生反而會更認真學習語言,「我們並非訓練『會雙語的人才』,而是要培養出具備全球視野、文化敏感度、能夠跨文化溝通的國際人才。這才是AI時代中,商管學院的價值。」

如今,元智管院校友勇闖國際舞台,台灣可口可樂總經理陳正峰、Whoscall創辦人暨董事長鄭勝丰 ,都來自元智管院;Google, Microsoft, Meta, 以及四大國際會計事務所,管院校友也都表現亮眼。在校生的表現也不遑多讓,去年,英專班團隊「Volution」便榮獲全球有逾萬組隊伍參賽的2024霍特獎(Hult Prize)前3%分區賽資格,並遠赴肯亞,參加奈洛比霍特高峰會。

黃敏萍強調,接下來,在廖慶榮校長的領航下,元智大學正一步步實踐「成為全台最國際化大學」的藍圖,為台灣人才國際競爭力注入源源不絕的能量。元智管院會更細緻地設計適才適性的雙語教育;有鑑於AI已是大勢所趨,未來EMI的師資培訓講座、語文中心給學生的訓練等,也將導入AI技術,「元智管院將持續深化國際化策略,培育學生成為優秀的國際商管人才,同時吸引更多優異國際人才來台。」她宣示。

關聯事業與企業
消息屬性
社會參與
永續發展目標
  • 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 良值教育
分享文章
相關下載
新聞來源

遠見 周郁芬

相關消息

更多消息

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提昇您的使用體驗及統計網路流量相關資料。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有關更多詳細訊息,請參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