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傳 MWC 第一線觀察 積極備戰 6G 爭取國際話語權
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25)剛落幕,,遠傳由技術團隊領軍參與,遠傳網路技術暨營運群執行副總經理郭峻杰、遠傳網路技術暨營運群區域維運處副總經理盧祖耀今天向媒體分享觀察。郭峻杰表示看準5G應用深化,鎖定AI及6G趨勢,遠傳更積極備戰6G,不僅關注6G的技術發展,更以成為全球6G標準制定領導者為目標,並為台灣電信產業在國際舞台上爭取更大的話語權。(圖 / 遠傳提供)
今年MWC主軸以「Converge. Connect. Create.」為核心,郭峻杰觀察幾大重點,包含深化連接性及整合;超越連接,深化5G應用場景;結合AI技術,實現優質通訊;Open Gateway與API應用可推動跨產業合作;資安防護;展望6G與NTN應用等趨勢。
郭峻杰分享,遠傳在台灣市場擁有包括28 GHz在內的黃金頻段,將充分利用這些頻譜實現網路效能最大化。在MWC觀察隨著網路技術突破,可提升涵蓋率及效率
另一方面,全球關注5G FWA(固定無線接入)產品發展,遠傳也攜手亞旭一起展出,遠傳指出,全球FWA用戶規模已達約200萬,遠傳看好其發展潛力,設備商針對28 GHz的技術強化,將有助於遠傳未來推出更多元化的FWA應用。
遠傳也關注5G獨自組網(SA)模式下的創新服務,並以AI結合網路,實現優質通訊,更抓緊Open Gateway與API應用趨勢,推動推動跨產業合作與數位服務創新,例如銀行業為防範詐騙,可透過API與電信商進行位置資訊或SMS訊息的交換應用。這些應用可透過Open Gateway平台實現全球化運作。
展望6G及非地面網路(NTN)技術發展,遠傳強調,積極投入6G與NTN的技術研究與發展,並在國際標準制定組織3GPP中扮演重要角色,實現「All Connectivity」的未來願景。
遠傳指出,不僅密切關注6G的使用場景與技術脈動,更積極參與3GPP會議,成為國際標準制定的重要貢獻者。遠傳派員參與3GPP工作小組,針對6G技術規範、使用場景以及未來頻譜使用提出專業建議與提案,確保在6G發展的早期階段即掌握技術趨勢,並為全球6G生態系的建構做出實質貢獻。
遠傳認為,6G不僅將延續Connectivity的核心角色,更可能將Open Gateway等服務整合為其原生DNA,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實現真正的技術融合與創新。「6G的原生DNA就是以用戶體驗為出發,AI、無處不連都是其特點」,國際電信業者也指出,6G時代期望看到「天地融合、完整連線」,也就是「上天下海都能隨時連到網路」,涵蓋衛星通訊的非地面網路(NTN)被認為是關鍵,這些技術將突破地面環境限制(如海洋、高山),實現天地一體的通訊服務,未來更將走向關鍵技術融合,預期AI(終端AI、邊緣AI、雲端AI)、NTN、ISAC(感知與通信一體化)等技術將融入6G DNA,實現真正的「All Connectivity」。
遠傳強調,透過積極參與3GPP的標準制定工作,將確保這些關鍵技術的融合能夠符合未來市場需求,並為用戶提供無縫、創新的通訊體驗。
遠傳指出,不僅關注6G的技術發展,更以成為全球6G標準制定領導者為目標,透過與國際晶片製造商、設備商及營運商的合作,以及在3GPP中的持續投入,遠傳將確保在6G時代保持技術領先地位,並為台灣電信產業在國際舞台上爭取更大的話語權。
據了解,政府也積極投入6G準備,並向業者徵詢6G頻譜規劃意見,遠傳認為,4GHz、 8GHz(FR3)和14GHz均適合成為6G頻段,但頻率干擾和頻率要多大多小,目前正與大學單位合作實測,並和國際標準制定組織3GPP提案中。
郭峻杰表示,5G開台已快5年,台灣滲透率目前大概是40%,全球電信業者不斷在思考,如何讓5G應用和服務連結,在應用上如何做到推陳出新,吸引消費者使用5G。他舉例,遠傳電信今年與愛立信在MWC共同展出「台北大巨蛋5G Advanced」差異化連接服務,下行速率可提升約198%,用戶可透過遠傳APP「一鍵升速」到5G。
盧祖耀補充,由於用戶對網路頻寬的需求,絕對不是固定不變,這樣的方案設計更能夠對應消費者需求,也能提升5G體驗,例如有用戶反饋,不少球迷在球場看現場比賽,同時間也透過網路追其他比賽直播,同時可結合AI預判用戶需求,主動告知大量升速選項,升級網路體驗。
關聯事業與企業
消息屬性
分享文章
相關下載
新聞來源
經濟日報 記者黃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