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衛福部推外科醫師精進計畫 亞東醫院協助參與強化重災應變能力

衛福部推外科醫師精進計畫 亞東醫院協助參與強化重災應變能力

全球災害頻發,精進醫療量能已成國際顯學,各國對外科醫師的手術訓練日益重視;為強化重災或特殊情況醫療應變能力,提升大規模災難中的存活率與治癒率,衛福部積極推動「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並委託台灣外科醫學會等單位執行「精進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劃」,包括實體課程、虛擬實境訓練等,今天上午在亞東醫院舉行發布會。(圖 / 台灣外科醫學會提供)

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外科醫學會推動「精進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劃」,上午舉行發布會,會後並發布新聞稿。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蔡建松指出,災難救治不僅是事發時的緊急處置與社會各界資源投入,也在於外科醫師團隊提供的治療與照護,因此必須持續精進緊急外傷處置觀念,在特殊事件發生時才能臨危不亂、互相支援與合作。

蔡建松說,計畫集結超過百位國內外專家及臨床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共同開發教育訓練內容;並提供全新教具與教學影音,引入虛擬實境(VR)技術,為台灣醫療教育注入創新元素,預計培訓超過1萬名醫事人員,增強大量傷患的緊急救援能力,同時強化台灣醫療體系,未來也會積極輔導各大醫院成立備援手術室團隊,推動進階外傷技術訓練,期許在多方協作下,若未來遭遇特殊災難或重大傷亡事件,能為國民提供一個穩定、強大的全面性支持環境。


圖/亞東醫院長邱冠明(左)、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劉越萍(中)、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蔡建松(右一),宣告「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畫」正式啟動。(亞東醫院提供)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直言,大規模災難或特殊事件發生時,醫療體系面臨的挑戰,不僅來自災難直接造成的死傷,還包括後續的健康影響,及可能引發的連鎖危機;因此,從初期的緊急救援到後續的醫療照護,都至關重要,不僅能減輕醫療資源負擔,更能提升存活率與康復機會。

台灣外科醫學會外傷委員會主任委員、亞東醫院外科部創傷科主任林恆甫說明,「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畫」自2024年下半年正式啟動,透過實體課程、全新教學影片與虛擬實境VR訓練模組三大方向,強化外科醫師對緊急外傷與災害傷患的處置能力,提升緊急應變與手術技術,以更有效應對社會醫療需求。

實體課程-結合概念性論壇與實作訓練,台灣外科醫學會引進國外全新擬真教具,較傳統訓練課程更為細緻,有助於醫師們在實際操作時,產生更多投入感,並且能反覆熟悉操作技巧。

全新教學影片-以專業影像還原手術場景,以擬真操作為主,共規劃車禍、爆炸、地震等三大情境,每個情境下共5支影片,針對不同情境安排所需技術課程;未來將打造線上資料庫,提供醫師們遠距學習模式,能隨時隨地的強化記憶與技能。

虛擬實境VR訓練:-藉由外科呼吸道處置、外傷性氣胸緊急處置、傷口填塞與止血帶應用等三大主題,以VR建置高度擬真的操作場景;透過虛擬環境,醫師可以在模擬的高壓災害情境中,進行精準的技術練習,如環甲膜切開術、胸腔外傷引流管置入等多項操作,透過沉浸式體驗,精確模擬手術360度的視角,有助於臨床應用能力。

林恆甫強調,籌備只是起點,台灣外科醫學會已著手建立師資清冊,邀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設計訓練課程,培養種子教師,打造完整的醫學教育體系;此外,計畫也將輔導各大醫院成立備援手術室團隊,推動進階外傷技術訓練,當未來面臨特殊災難或重大傷亡事件時,能為提供穩定、強大的醫療支援。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補充,衛福部委託外科醫學會先訓練外科系醫師應對急難場景救傷,後續將進一步討論各醫學中心手術備援團隊出動時機,研擬提供保險、交通方式等安全保障,並討論如何提供誘因,吸引更多外科醫師投入急難救傷行列。

關聯事業與企業
消息屬性
公司治理
永續發展目標
  • 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 良值教育
  • 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分享文章
相關下載
新聞來源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 / 引新聞 記者陳志仁

相關消息

更多消息

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提昇您的使用體驗及統計網路流量相關資料。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有關更多詳細訊息,請參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