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手術合併雷沙瓦治療 提升肝癌存活率

手術合併雷沙瓦治療 提升肝癌存活率

70歲吳女士,為B型肝炎之肝硬化病患,同時患有甲狀腺低下、心臟肥大、肺水腫等疾病,近期因疲倦、腹部腫脹,體重於短時間內快速下降,而至區域醫院檢查,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疑似有肝腫瘤,轉院至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進行進一步評估。

診療後發現,吳女士患有貧血、血小板低下及甲種胎兒蛋白,肝部長有5公分大的腫瘤,但因其肝功能不佳,外科部評估手術風險較高,在與放射腫瘤科評估討論後,決定採用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治療。雷沙瓦Sorafenib是肝癌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主要透過肝臟代謝酶進行代謝,增加治療療效。

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謝忱希,與陽明交大合作之轉譯醫學研究發現,透過同步性或序列性立體放射手術,雷沙瓦藥物血中濃度皆較傳統放射治療高;謝忱希也於亞東醫院人體研究統計資料發現,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對於打通腫瘤門靜脈栓塞成功機會,明顯高於傳統放射治療合併雷沙瓦約3倍。

基於上述研究與文獻,在擬定吳女士的治療方案時,謝忱希選擇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預期性提升患者血液中雷沙瓦濃度,同時透過立體放射手術增加局部腫瘤消融,大幅增加療效;目前吳女士的肝腫瘤消失,同時甲種胎兒蛋白亦從5,359降至正常值6.88,僅需定期至亞東醫院回診,持續追蹤。

謝忱希呼籲,肝癌是可怕的隱形殺手之一,據統計,台灣肝癌患者中,分別約有80%為B型肝炎、15%為C型肝炎引起。國健署自民2020年起放寬成人B、C型肝炎篩檢年齡為45-79歲終身一次(原住民40-79歲)免費B、C型肝癌篩檢。建議患有肝炎病人定期抽血檢測肝生化值、甲種胎兒蛋白(AFP)與腹部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守護肝臟健康。

關聯事業與企業
消息屬性
公司治理
永續發展目標
  • 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 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 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分享文章
相關下載
新聞來源

人間福報 陳玲芳

相關消息

更多消息

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提昇您的使用體驗及統計網路流量相關資料。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有關更多詳細訊息,請參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