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石化業─力爭上游,成就未來

石化業─力爭上游,成就未來

亞洲最大的特殊化學品供應商之一的東聯,成長故事艱辛多波折,卻代表臺灣企業力爭上游的執著精神,能讓東聯站得更穩,看得更遠,撰寫臺灣石化業歷史光輝的一頁。

在臺灣經濟起飛、推動十大建設的年代,政府把石化工業列為發展重點,遠東集團創辦人徐有庠也正希望「力爭上游」為化纖產品生產原料,擺脫時時刻刻對全球大石化公司的依賴關係。 1975年政府邀集美國永備公司與遠東集團,由三方合資創立東聯化學,為臺灣石化工業的發展揭開序幕。

創辦人徐有庠曾在回憶錄中形容,東聯成立之初「多災多難」,除了碰上二次石油危機,上游原料乙烯 (C2)價格大漲, 1982年政府推行貿易自由化政策,開放乙二醇 (EG)進口,東聯由於生產成本過高,產品缺乏競爭 力,一度被迫停工長達數月之久。從創辦至此的七個年頭,東聯虧損新台幣 5億元,幾乎賠掉一個資本額,此時美國永備公司更是雨天收傘,宣布撤資。

一連串危機並沒有壓垮東聯。除了將條件嚴苛的外商銀行貸款轉移至國內十大行庫聯合貸款,大大減輕利息負擔外,並合併供應氣體原料的永聯公司以降低生產成本。最大的關鍵,還是徐有庠的使命感。

當時擔任總經理秘書的現任東聯總管理處副總經理彭淑玫回憶,儘管許多人在長年的虧損黑暗中看不見未來,擔心著「何時才會天亮」,她卻從未見到創辦人有過慌亂神情,反而有種不疾不徐的沉著與篤定。

三十幾年來石化產業起起伏伏,經歷過那段艱辛的日子,東聯早已站穩腳步,並傳承了創辦人的遠見,在 15年前由時任總經理的席家宜展開轉型策略,擺脫單一產品被國際原料市場景氣循環操控的命運。

東聯首先擴充了產能規模,將 EG年產能由 15萬噸提升至 30萬噸。更將原本的單一產品 EG多角化發展,增加 2套特殊化學品乙醇胺 (EA)與碳酸乙烯脂 (EC)的生產線。更難得的是, EC的環保製程讓二氧化碳排放量比過去減少了40%,兼顧環保與經濟發展的目標。

目前東聯在大陸揚州興建第三座 EA廠,臺灣的EC產能也由 4萬噸提升至 6萬噸,成為亞洲最大的特化品供應商之一。

為了遠離石油價格起伏不定的影響,東聯也投入附加價值更高的界面活性劑 (EOD)領域,針對不同客戶量身訂做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成為石化產業的精品店。

走過艱辛歲月,造就東聯在世界舞台的燦爛未來。


東聯化學林園廠區

關聯事業與企業
消息屬性
公司治理
遠東70
分享文章
相關下載
新聞來源

60周年紀念特刊 - 經濟

相關消息

更多消息

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提昇您的使用體驗及統計網路流量相關資料。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有關更多詳細訊息,請參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同意